二十屆四中全會:推動量子科技、氫能、具身智能等,再造一個中國高技術產業!
2025-10-25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書記、主任鄭柵潔介紹,創新育新,就是要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。2024年,我國“三新”經濟增加值占GDP比重超過18%。《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》提出打造新興支柱產業,加快新能源、新材料、航空航天、低空經濟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,將催生數個萬億元級甚至更大規模的市場;《建議》還提出前瞻布局未來產業,推動量子科技、生物制造、氫能和核聚變能、腦機接口、具身智能、第六代移動通信等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,這些產業蓄勢發力,未來10年將再造一個中國高技術產業。
氫能,作為全球公認的未來終極能源之一,再次被列入國家級發展戰略,成為未來高技術產業方向之一。自2022年國家發改委、能源局正式印發《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(2021-2035年)》明確氫能是國家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、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重點方向以來,國家層面已推出多項頂層規劃及政策為氫能發展指方向、注活力:
到2022年,財政部、工業和信息化部、科技部等五部委聯合發布《關于啟動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工作的通知》,北京、上海、廣東、河南和河北燃料電池示范城市群先后獲批,形成了"3+2"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格局。
2024年8月,中共中央、國務院印發《關于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》,首次在中央層面系統部署氫能全鏈條發展,并將其定位為“非化石能源重要組成、綠色轉型核心能源”之一,明確要求“推進氫能制儲輸用全鏈條發展”,作為構建清潔低碳能源體系的關鍵抓手。
2025年1月,《中華人民共和國能源法》正式施行,氫能與煤炭、石油、天然氣等并列,納入能源管理體系,明確“積極有序推進氫能開發利用,促進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”,為跨部門審批、安全監管提供頂層依據。
2025年10月,國家能源局公示能源領域第一批氫能試點區域及項目,武漢都市圈、包頭等9個區域、41個項目進入試點名單,以推動創新氫能管理模式,探索氫能產業發展的多元化路徑,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,支撐氫能“制儲輸用”全鏈條發展。
2025年10月,由工業和信息化部指導、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組織修訂編制的《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3.0》(簡稱“《技術路線圖3.0》”)正式發布,指出到2030年燃料電池汽車保有量將達到50萬輛以上、2035年到100萬輛以上、2040年400萬輛以上。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

